汉语教学与办学
马礼逊兼通粤语和南京官话两种汉语。[6]东印度公司所属广州商馆(Canton Factory)在1810年代至1830年代,雇用了马礼逊为中文翻译,并开设中文班,起初只教南京官话一种汉语,1828年广州商馆大班命令员工兼学粤语,马礼逊籍机编撰《广东省土话字汇》(英语: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)为教材。[7][8]马礼逊的南京官话和粤语教学是英国最早的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,为19世纪的英国中文教学与研究的制度化奠定了资料基础[9]。
1818年(嘉庆二十三年),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,教育华人青年及儿童,及栽培后进的来华传教士,是华人的第一所洋学堂。1843年(道光二十三年),英华书院迁至香港,造就许多香港的基督教人才。
1828年(道光八年),梁发跟古天青在广东的高明县也设了第一所基督徒的私塾,也就是给小孩子读书的学校。这是初期的新式学堂,除了教文学、文化外,也教圣经,介绍西方的科学、地理知识以及英文。